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当前位置: 首 页 >> 产学研用 >> 校企合作 >> 正文

产业演进的规律: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形态创新

发布日期:2024-06-18    作者:     来源: 核桃哥 产业规划师    点击:
产业发展是不断演化、进化、迭代的过程,不仅是从无到有的生成,还包括从小到大的扩张,亦包括从低级向高低的上升。

一般认为,产业发展总的趋势是沿着“农业—轻工业—基础产业—重化工业—高附加值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知识经济”这一路径进行演进的。
以知识经济阶段为例,涵盖了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社交经济、体验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和新经济形态。

我们现在所谓的创新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智慧经济,其本质都是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在人类走向更高文明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基于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为主的旧经济时代;基于信息供给并以互联网经济繁荣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现在到达了基于知识产业迅猛发展为特征的后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这一系列经济形态演变的背后,是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产业形态的不停创新。

01

产业结构演进的定理

产业结构演进有三个最为著名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理,它是关于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变化的理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农业)向第二产业(制造业)、再向第三产业(服务业)转移。

这是因为不同产业间的收入存在差异,劳动力会趋向于流向收入更高的产业部门。

库兹涅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它是关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各产业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的学说。

库兹涅兹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部门的相对重要性会逐渐下降,而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会逐步增加。

这一趋势体现在国民收入比重的变化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持续下降,而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则相应提高。

特别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到了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降低到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达到最高水平,此后可能开始稳定或有所下降。

霍夫曼经验定理它是关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该理论认为,各国工业化无论开始于何时,一般具有相同的趋势,即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是逐渐趋于下降,即在工业化进程中,资本品(如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生产会逐渐超过消费品(如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成为主导。这反映了一个国家从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变过程。
这三个定理共同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会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转变的规律。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农业)逐渐转移到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同时产业结构也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会逐渐增加。
这种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表现。

02

产业结构演进的内涵

迈克尔·波特以钻石理论为研究工具,以竞争优势来考察经济表现,从竞争现象中分析经济的发展过程,从而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生产要素驱动阶段,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投资驱动,依靠配合要素积累进行的大规模投入;创新驱动阶段,依靠技术和生产率的提高;价值驱动阶段,依靠产业跨界融合、品牌价值提升

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般伴随着经济上的繁荣,而第四个阶段则是个转折点,可能由此开始衰退,即盛极而衰。

经济发展产业演进过程中,强调要素的叫做“禀赋决定论”,如比较优势理论;强调资本的叫做“资本决定论”,如资本主义的机制;强调技术决定的叫做“技术决定论”,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强调制度的叫做“制度决定论”,如新制度经济学派所主张“制度是重要的”;强调战略的叫做“战略决定论”,比如中国奇迹的根源在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国家战略。

另外,还存在着人口决定论、文化决定论等。

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下,产业形态与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阶段,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内,围绕不同要素、资金、技术、制度、人口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激励机制与发展结构,构成了产业演进的总和,即产业演进规律需要着眼于“发展阶段—激励机制—发展结构”来看,三者互作用,三位一体。

受到生产要素、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产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驱动,及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约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的主导产业会逐渐取代旧的主导产业,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关联方式和数量比例,产业结构升级,国家产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03

产业形态创新的必然

现在各行各业借助服务、终端、场景、消费、商业融为一体,不断打破产业的发展界限,产生出新业态新模式。

无论是B2B、B2C,还是F2C(从厂商到消费者)等等,代表的是从生产到消费渠道越短而交易成本就越低,那么生产者利润空间就越大(消费者剩余也越大);

无论是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还是生产即服务、产品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大量的企业能够越过中间商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企业更加垂直化或者平台化。

这几乎是产业演进,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必然趋势。

从工业经济形态到数字经济形态,不仅仅是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产业为主干,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更是要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物理硬件与智能终端、线上与线下、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有机结合,并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加速产业跨界融合,在数字基建、数字孪生、数字治理的带动下构筑超级智联生态。

在工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决定消费;到了新经济条件下、产业思维条件下,消费决定生产。

这也对企业资源配置方式、行业经营发展形态、市场供需发展结构等等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只有赚到钱的工业生产加上商贸流通才叫产业,赚不到钱的生产制造叫做工业库存。

从这个意义上,产业一定是有钱可赚的生产与商业。

知识是一种生产力,网络、信息、数字、智能等等都是知识的延伸;数字既是一种生产要素,也是一种生产方式,是知识、信息的数据资产化以及数字时代的升级版;智能是知识开辟新的疆域,能够更大范围运用和提升网络、信息、数字以及平台、体验、生态等;而体验、平台、分享、生态更多的体现了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立足技术创新进行模式创新的经济形态、经济模式与产业业态
04

最后

在知识经济之后,还有人提出了“人文经济”的概念,认为它是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经济形态,是为尊重人的生命及其本体价值,协调效率与公平、技术与人性、科学与人文之关系,达到经济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
在人文经济时代,我们与之匹配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形态又将是怎样呢?

参考资料:

产业演进规律:把握产业形态升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逻辑